| 1 | 98 | 高曉佩 | 「部落傳播」概念之建構與實踐---以花蓮lohok福音部落「村長麥克風計畫」 | 林福岳 | 
	
	
	
		| 2 | 98 | 王凱倫 | 排灣語文化詞pa-lisi的認知語義研究 | 李佩容 | 
	
	
	
		| 3 | 98 | 全淑娟 | 台灣原住民族就業安全政策之研究 | 高德義 | 
	
	
	
		| 4 | 98 | 全皓翔 | 台灣原住民族狩獵權之研究:布農族、排灣族個案探討 | 高德義 | 
	
	
	
		| 5 | 98 | 張鴻邦 | 解/重構台灣原住民族廣電政策 | 林福岳 | 
	
	
	
		| 6 | 98 | 郭雅婷 | 公民新聞與原住民族傳播權利之實踐─以PeoPo公民新聞平台為例 | 林福岳 | 
	
	
	
		| 7 | 98 | 邱聖德 | 1968年的夏天―紅葉少棒隊生命史的研究 | 陳毅峰 | 
	
	
	
		| 8 | 98 | 林妍伶Sera˙Mika | 從tanayiku到達娜伊谷:空間中的再現、權力與抵抗 | 陳毅峰 | 
	
	
	
		| 9 | 97 | 賴桂如 | 美麗的達戈文: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中族語運用之研究 | 簡月真/孫大川 | 
	
	
	
		| 10 | 97 | 王子培 | 泰緬邊境短期海外志願活動議題探討 | 陳毅峰 | 
	
	
	
		| 11 | 97 | 羅國夫 | 原住民知識、習慣法與人權--以排灣族為例的探討 | 高德義 | 
	
	
	
		| 12 | 97 | 許倍僑 | 先秦夷夏觀初探-兼論台灣原住民教育 | 石忠山 | 
	
	
	
		| 13 | 96 | 李姮憓 | 走自己的路---在峰迴路轉間的Ce'po(者播)劇團 | 孫大川/高德義 | 
	
	
	
		| 14 | 96 | 匕朮一?莫耐 | 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權的理論與實踐 | 高德義/施正鋒 | 
	
	
	
		| 15 | 96 | 賴啟源 | 霧台部落魯凱族貴族的美麗與哀愁—魯凱族貴族權力地位變遷之研究 | 陳毅峰/高德義 | 
	
	
	
		| 16 | 96 | 王文娟 | 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符號教學研究─以Akiyo教師阿美族語教學為例 | 黃東秋/李佩容 | 
	
	
	
		| 17 | 96 | 陳楚治 | 台灣原住民族傳播權利之理論與實踐─以台灣原住民族電視台為例 | 林福岳/孫大川 | 
	
	
	
		| 18 | 96 | 羅紀彥 | 知識、實踐與馬太鞍農民-馬太鞍部落農民知識的主體再現與抵抗 | 陳毅峰/張瑋琦 | 
	
	
	
		| 19 | 96 | 拉娃.布興 | 以《台灣教會公報》(1986-2005) 為分析場域探討台灣原住民族婦女運動 | 謝若蘭/江秀英 | 
	
	
	
		| 20 | 96 | 趙聰義 | 拉庫拉庫溪流域語言、權力、空間的命名-從panitaz到卓溪 | 浦忠成/林蒔慧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