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
 

 

序號 畢業
學年度
研究生姓名 論文名稱 指導教授
1 92  張玲玲 原住民部落發展旅遊之探討-以可樂部落為例 陳毅峰
2 92  陳震 原住民報導文學與原住民運動之聯繫 ─從公眾行動的角度探討報導文學的社會功能 孫大川
須文蔚
3 92  歐淑玲 多語教學之行動研究---以某社區小學為例 黃東秋
4 93  金煌杰 台灣原住民族自治議題探討 ─自治法各草案之比較與批判 高德義
5 93  王佩卿 新興傳染性疾病健康議題在原住民地區傳佈過程—以嚴重呼吸道症候群(SARS)為例 林福岳
6 93  林柏年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法制研究-批判種族理論觀點 高德義
7 93  尤巴斯‧瓦旦 泰雅族的祖靈祭及其變遷 高德義
8 93  蘇雅蓉 「矮黑人」事件報導之論述分析 林淇瀁
9 93  文思蘋 多語言教室教學中學校、家庭與社區之共生關係研究 黃東秋
10 94  林瑞華 搬家:一個阿美族聚落的遷徙─以台北縣瑞芳鎮阿美家園為例 孫大川
11 94  依婉‧貝林 Utux、空間、記憶與部落建構 ---以alang Tongan與alang Sipo為主的討論 孫大川
12 95  楊曉珞 台灣原住民族司法權之探討與建構 謝若蘭
13 95  沈俊祥 空間與認同-太魯閣人認同建構的歷程 陳毅峰
14 95  郭曉真 部落閱聽人觀視原住民電視台之研究--以花蓮縣重光部落太魯閣族人為例-- 林福岳
15 95  楊煥鴻 他者不顯影─台灣電影中的原住民影像 陳毅峰
16 96  趙聰義 拉庫拉庫溪流地名意義的競逐-從panitaz到卓溪 浦忠成
林蒔慧
17 96  拉娃.布興 以《台灣教會公報》(1986-2005) 為分析場域探討台灣原住民族婦女運動 謝若蘭
18 96  賴啟源 霧台部落魯凱族貴族的美麗與哀愁—魯凱族貴族權力地位變遷之研究 陳毅峰
19 96  筆述一‧莫耐 台灣原住民族教育權的理論與實踐 高德義
20 96  李姮憓 走自己的路---在峰迴路轉間的Ce'po(者播)劇團 孫大川
21 96  羅紀彥 知識、實踐與馬太鞍農民-馬太鞍部落農民知識的主體再現與抵抗 陳毅峰
22 96  陳楚治 台灣原住民族傳播權利之理論與實踐─以台灣原住民族電視台為例 林褔岳
23 96  王文娟 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符號教學研究─以Akiyo教師阿美族語教學為例 黃東秋
24 97  王子培 泰緬邊境短期海外志願活動議題探討 陳毅峰
25 97  羅國夫 原住民知識、習慣法與人權:以排灣族為例的探討 高德義
26 97  許倍僑 先秦夷夏觀初探-兼論台灣原住民教育 石忠山
27 97  賴桂如 美麗的達戈文-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中族語運用之研究 孫大川
簡月真
28 98 林妍伶
(Sera.Mika)
從tanayiku到達娜伊谷:空間中的再現、權力與抵抗 陳毅峰
29 98 王凱倫 排灣語文化詞pa-lisi的認知語義研究 李佩容
30 98  陳宣伶 部落的聲音─ 一九七O年代之後原住民音樂的轉折與創新 孫大川
31 98  邱聖德 1968年的夏天―紅葉少棒隊生命史的研究 陳毅峰
32 98 全皓翔 台灣原住民族狩獵權之研究:布農族、排灣族個案探討 高德義
33 98 全淑娟 台灣原住民族就業安全政策之研究 高德義
34 98  高曉佩 「部落傳播」概念之建構與實踐---以花蓮lohok福音部落「村長麥克風計畫」 林福岳
35 98  杜宜蓁 從部落成員的角度看待原住民族部落社區大學-以賦權概念分析之 林福岳
許俊才
36 98 郭雅婷 公民新聞與原住民族傳播權利之實踐─以PeoPo公民新聞平台為例 林福岳
37 98  張鴻邦 解/重構台灣原住民族廣電政策 林福岳
38 98 杜侃倫 夏曼.藍波安的社會實踐 孫大川
孫嘉穗
39 98  邱寶琳 原住民族土地權之探討—以花蓮太魯閣族為例 高德義
40 99 謝柏宇 棒球、國家與臺灣原住民 陳毅峰
41 99 楊逸翔 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生涯適應之研究—以北部某高中為分析場域 高德義
42 99 安梓濱
 Pasuya e Yasiungu
原住民族樂舞之舞台化探討─以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為例 陳毅峰
43 99 楊鵑穎 傳統習慣、國家法與土地權:以排灣及雅美族為例 高德義
44 99 勞翕˙屋敏 賽德克族Tuda人的社區營造與族群認同—以花蓮縣山里社區為例 陳毅峰
45 99 曾馨慧 瓦力司.得牧的網路實踐:新媒體,原住民與社會運動之機會與限制 孫嘉穗
46 99 黃寶珠 空間、命名與地方認同-花蓮阿美族七腳川人的歷史與經驗 林蒔慧
陳毅峰
47 99 尤寶萱 原住民部落的老人照顧-政府施政與原住民部落實踐的衝突與反思 陳宇嘉
48 99 江    雯 台灣都市原住民族邊緣化下的抵抗研究──以三鶯部落為例 施正鋒
49 99 徐詩涵 西拉雅族吉貝耍部落之族群認同建構 林福岳
50 100 張雅涵 非原住民閱聽人收視原住民族電視台之研究 林福岳
51 100 李佩珍 部落發展以「社造」模式機制為主要工具所隱藏的危機 施正鋒
52 101 薛寧逸 八八災後的國家、慈濟與原住民:談重建政策下的大愛園區 陳毅峰
53 101 徐中文 薩奇萊雅語詞綴研究 The Study of affixes in Sakizaya 林蒔慧 
54 101 童俊傑 偏鄉數位包容政策的在地實踐與反思:以花蓮縣秀林鄉西寶數位機會中心為例 董克景
55 101 陳文瀚 排灣族古調中senai範疇的隱喻性思維-以七佳部落(tjuvecekadan)為例 童春發
魏貽君
56 101 查勞‧巴奈‧撤禮朋岸 阿美族長光部落社會制度與習慣規範的變遷與適應 高德義
57 101 陳登翔 原住民、運動與媒體:以100年全國原住民運動會為例 孫嘉穗
58 101 羅齊眉 網路近用對臺灣原住民文化商品發展的影響-以YULITAKI與拉勞蘭小米工藝坊為例 孫嘉穗
59 101 柯孟君 花東地區「原住民族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」社會工作職能培育探究 陳宇嘉
60 101 連皓琦 花東地區「原住民族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」社會工作職能培育探究 李佩容
61 101 施宇凌 「混」哪裡的妳?!── 一個張惠妹歌迷實踐跨文化認同的故事 董克景
62 101 梅慧敏 我是小○○~ 探討繪本故事對弱勢兒童情緒障礙 改善成效 陳宇嘉
63 101 林寶霞 從心找到回家的路─一位助人工作者自我追尋的故事 莊曉霞
64 101 黃瓊芬 跨族群居家服務互動狀況之研究-以原住民照顧服務員觀點 林明禛
65 101 幸肯當 布農卡社部落宗教變遷與部落發展—以達瑪巒部落(地利)為例 高德義
66 101 賴秀鳳 台灣學校社會工作專業建立的挑戰與展望 陳宇嘉
67 101 陶明仁 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研究與反思-以原住民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為例 陳宇嘉
68 101 林志翔 媒介多元之研究— 析論台灣原住民族媒體的發展 董克景
69 101 顏育德 原住民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成效評估之研究 陳宇嘉
70 101 陳孝平 原住民、火車、國家:臺灣阿美族原住民與花東線鐵路關係研究—以花蓮七腳川部落為例 高德義
71 101 林蕙美 中部阿美語方言詞彙比較 李佩容
72 102 卓若媚 宜蘭澤敖利泰雅語的語言轉移 -以金岳村為例- 簡月真
73 102 劉培玲  那一年夏天與部落的相遇 -「原住民大專學生返鄉服務與學習」計畫之變與不變 賴兩陽
74 102 許晴惠 體驗教育團體方案於兒童少年保護個案工作之評估研究 賴兩陽
75 102 洪仲志 夾縫中的美麗與哀愁─原住民婦女生命歷程與回響 高德義
76 102 陳銀鳳 日據時代以來魯凱族下三社茂林部落的社會變遷 陳毅峰
77 102 胡雅琴 南橫公路開發與利稻村的社會變遷 陳毅峰
78 102 楊瑋華 社區營造與原住民觀光發展─以太魯閣同禮部落為例 陳毅峰
79 103 林庭宏 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布農族巒社群的遷徙探究 高德義

 

瀏覽數  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請輸入此驗證碼
newMainta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