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3-2民發系3/11民族講座1-進擊的《崩》世代─從台灣反血汗經濟運動的興起(孫友聯秘書長)
近幾十年來,隨著經濟全球化效應擴散,全球製造業競相追逐降低成本的世界工廠,形成了嚴重的剝削關係。各大品牌商的全球代工生產鏈,成為國際勞工及消費者運動的關注重點,於是聯手倡議「反血汗工廠」(Anti-sweatshop),透過消費抵制及勞動監察工作,要求品牌商履行企業基本社會責任,藉以提高勞工勞動條件,就成為該品牌商勞動人權的重要指標。當「血汗」成為某個品牌的代名詞,影響的不只是該品牌商譽,更直接衝擊銷售,因此,對於改善生產鏈的勞動人權確有關鍵作用。不過,當「血汗」成為一個國家經濟政策的主流價值,血汗就不再是單一廠商剝削勞工的行為,而是國家機器替資本家壓榨勞工的集體暴力。 很不幸的,目前「血汗經濟」已經逐漸成為台灣經濟運行的普遍邏輯,在這個邏輯之下,無一倖免地衝擊所有勞動者,於是,我們看到到血汗工廠、血汗醫院、血汗超商等林立,甚至連中華郵政也被冠上血汗郵局的罵名。回顧台灣的經濟發展,隱藏在「經濟奇蹟」背後的勞動剝削,往往被包裝成刻苦耐勞、勤勞進取的美譽,台灣勞工雖在資本累積下過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,但始終無法獲得合理的報酬。然而,「血汗經濟」至今更變本加厲,過去經濟成長帶來的薪資成長榮景不再,取得代之的是企業假全球化之名,行勞動剝削之實。 台灣勞工當前面對的,不僅是更加不穩定的就業機會,更必須忍受低薪化、低勞動條件的惡劣就業環境,而政治菁英盲目推崇新自由主義的價值,造成國家財政的惡化,無法透過移轉性支付,解決勞工工作貧窮化所帶來的衝擊,在「血汗經濟」模式下,台灣勞工更陷入了窮忙、窮苦及窮累的「三窮絕境」,而近日舉辦的「全國產業發展會議」,竟強化此模式,實令人憤怒與擔憂。 該是徹底翻轉血汗經濟的時候了。台灣的產業發展,不應建立在低薪基礎之上,必須要超脫當前降低成本策略,提供產業競爭的環境,也提供優質之勞動位置,更要透過租稅改革,建立台灣成為公共台灣,讓經濟不血汗,讓社會更平等。崩世代,要如何逆襲這個血汗經濟的模式,就讓我們一起反血汗吧。 瀏覽數
newMaintain
|